当前位置:手工咖 > 民间艺术 > 拓印 >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手机版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来源:手工咖 阅读:7.68K 次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国文教科书》中有道理,有插图,浅显易懂

近年来兴起民国老课本热,网民把感触深的页面图片发到网上,以飨世人,对比现今课本,让人感慨万分。

民国的小学课本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宪政知识在民国小学课本中占有重要位置,明确“主权之强,非一人之威福。故谓政府为国家者,误也。”每课内容字不多,但将生活、礼仪、百科知识等融合在一起,配上简明的插画,恍若一首首优美的儿童田园诗。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2张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南方都市报》报导,自由撰稿人傅国涌称,1902年到1949年这近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清朝、北洋时代、袁世凯复辟,到北洋时期,再到国民党统治时代,无论风云怎么变幻,中国的教科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没有删掉《国文》、《常识》、《公民》、《历史》等带有普世价值的科目。这将近半个世纪是中国新教育的起点,也是最好的时期。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3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些教科书的目标是养成人、建造人,它始终围绕人性来编,这是一个根本特点。因而它特别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4张

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商务印书馆等四家民营出版社,基本瓜分了整个教科书市场。政府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没有插手教科书,甚至没有垄断教科书。直至1942年国民党撤到重庆,才建立官办出版社开始插手教科书编写,加入其意识形态,如增加“三民主义”等,但那个时代教材可以选择,中小学可拒绝使用国定本。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5张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对比当今的教课书,充斥着“假、恶、暴”的dang文化,其核心是“无神论”和“阶级斗争”,把爱党和爱国混为一谈,其党魁成了“大救星”。中国人从小就通过学校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dang文化的洗脑,并不是爱国教育,反成为它驯服的“顺民”。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6张

讲君主、民主、专制、立宪,专制不合时宜

上了岁数的人大概都记得课本中的《半夜鸡叫》、《白毛女》、《草原英雄小姐妹》、《地雷战》,现在有的因编造痕迹太明显,逻辑不通而从课本中拿掉了。

“民国课本”网络热传备受赞誉 第7张

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的那套《共和国教科书》
这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版的第一种新编小学教科书,由于当时尚未有“党化教育”一说,因此,该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民读本”。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民读本”

据法广报导,有资料显示,这套《共和国教科书》问世一百年来,已经重印了数千版次,印数更是达到了天文数字,其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能及。而其内容,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仍然远未过时,其观念甚至可以被认为相当“超前”,有些更是至今仍属犯忌的“敏感”话题。

这套高小课本首页的“编辑大意”,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一条便开宗明义强调说:“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不过寥寥数语,便包含了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要义。请注意: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共和国民之人格”,这就与此前大清王朝的臣民有了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这套课本的内容由浅入深极为丰富,不仅囊括了天文、地理、中外历史、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还介绍了国家政体以及伦理道德,包括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作风等等,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共和国国民”的精神。从小学四年级的初小第7册起,便有了以“共和国”以及“平等”与“自由”为题目的课文,“共和国”讲的是国家制度结构;“平等”则介绍了专制与共和之区别,以及在共和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

有一课题为“共和国模范”,主要介绍了美利坚、法兰西和瑞士等三个国家,这也代表了当时中国精英们心目中的最高向往。尤为难得的是,关于美国独立,相关课文强调指出,是从抗税开始的。对此,资中筠感慨说,早在一百年前,共和第一年的小学生们就能从课本当中学到的知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人民共和国”时代,却成了主流媒体讳莫如深的“敏感”内容,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此外,爱国与爱人类都是本套教科书的重要主题,关于中外关系,课本中反覆论述了要平等对待一切国家和民族之人,不分肤色、种族。书中更有好几课专门讲述了“博爱”和“国际道德”,比如说,对于外国人“或加以侮辱,或施以傲慢,于外人丝毫无损,特以野蛮示人耳(反而显示出自己的野蛮人面目)”。再比如,在战争中,对于“敌军之丧失战斗力者”,也应以常人待之,这就是优待俘虏的原则。与此同时,课文中还对国际红十字会作了专门的介绍。

资中筠的文章最后强调说,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是一个列强环伺,国人深感积贫积弱之痛苦的时代,理所当然要强调爱国和自强。但与此同时,这套教科书仍在积极倡导人类的平等和博爱精神,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待一切外国人,培养中国青少年宽广的胸怀,而不是片面地煽动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照今天,这是何其难能,又何其可贵啊!

“泰坦尼克号沉没”写进小学教科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个事件。“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了中国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事件的重要性是一方面,而事件编入教材最终还是要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是要教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究竟具有哪些价值呢?《南方都市报》上作者廖保平的文章说,价值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可以告诉学生,再好的技术也要有安全操作,否则,世界上没有“永不沉没之船”;再比如,通过此事教育学生在沉船、火灾事故中所必须的自救求生本领等等,而最能给人以价值的还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素。

“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保持镇静自若的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素,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

对此,南都社论的点评更是高屋建瓴:我们偏爱强调灾难当前的人的社会属性,习惯烘托集体或国家的力量,而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却分明告诉我们,最重要最高贵的还是人的命运和人的情感。

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编者按写道:“本书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本书注重立身、居家、处世以及重人道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本书注重实业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

据《杭州日报》报导,近一百年前的国语老课本,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气象,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锋。从臣民到国民、公民,如何在少年时期养成独立之人格,如何在共和社会中安身立命?该报摘录了教育学者王丽写下的《安身立命少年书》,讲述她眼中的国语老课本,既是纪念,也可作为对当下教科书的恳切期许。

这些年来,民国老课本颇为走红,这在让人感慨、愤激的同时,也放大了社会民众对当下教科书的期待。人们都在强调要珍爱母语,可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却每每让人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疏离、隔膜乃至扭曲,可能是一个原因;而从技术层面讲,时下语文课本与人的割裂也难辞其咎。

……

童蒙养正 固本培元

报导称,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

民国老课本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儿童使用这样的国语课本,得到的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童蒙养正,固本培元”,这是中国上千年来传统启蒙教育的核心。民国老课本的特点是教给儿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常识:如初版于1917年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从课文目录便可看出编写者的意图:1、入学。2、敬师。3、爱同学。4、课室规则。5、操场规则。6、仪容。7、早起。8、清洁。9、应对。10、孝父母……透过这些条目,人们看到的是《弟子规》的影子。

老课本采用大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场景来达到教育目的。如“亲恩”一课,画面中是一只老燕子叼着虫子,正飞向树丫间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对于一些儿童一时不易领悟的“大道理”,老课本往往能用浅近通俗的事例来说明。如“读书”一课,课文曰:“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一问一答之间,点出了“读书”的要义,朴素而深蕴。儿童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

这些课文均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摈斥空洞说教,注重趣味性与潜移默化,背后则处处看到“教化”的影子,即在小学阶段便树立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为将来的立身处世奠定基础,难怪当初有的国文课本便称之为“修身国文”。

……

上世纪20年代的老一辈人,由于家境之故都只念到小学毕业。但他们后来均能在社会上谋得一份职业,自食其力,安身立命,其“秘密”也许在于这样的小学课本。

养国民之人格 扩国民之德量

报导称:“小学课本是一个民族的奠基工程。因此,老课本处处教人看到编写者‘奠基’的用意:奠常识之基,奠审美之基,奠伦理之基,奠人格之基,奠传统之基,而最终奠民族精神之基,即梁启超当年提出的口号——新民。”

据悉,1912年至1949年,短短37年间,尽管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全国各书坊共计编印出版了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

当时,全中国各中小学校可以自由选择某个版本的教科书,甚至教师自编教科书。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一批一流的知识份子精英能够加入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行列中来。他们直接保证了教科书编写的质量,而他们的理想也通过这些教科书得以表达。

……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启蒙国文》老课本的宗旨也代表了当时多个版本教科书的立场,并鲜明地体现在每一篇课文中。

中国民众评论

南京市民众笑看人生说:“现在的大学生知识水平顶多是过去的高中,民国教育质量高,上过私塾就能应付多种多样的工作。现在的教育质量太差,比文革前差多了,台湾,香港的大学在亚洲有名次,大陆有吗?在世界的排名就不知排在第几十位?知道羞耻吗?”

腾讯民众永州市民众无为称:“现在的教育简直就是垃圾,说是在教育人不如在奴役人还好。”绵阳市民众佩杰:“这些课本原来只有缅怀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比当下的教材好几十倍。足见现在语文教育的失败。”

楚雄州民众梦醒时分称:“现代教育已经走火入魔了,对于人格的教育基本上没有了。读书本来是以育人为本,读书明理本来是教育的根本……”

湖州市民众漂流萍踪说:“从小开始学的应是启蒙教育,学做人、学做事、学礼遇、学人生,现在眼下的一开始就向小学生灌输意识形态,甚至阶级斗争的。除此就是权、利,如此教育,想想会有什么结果。”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shougongka.com/mjys/tuoyin/1qy87.html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24. 手工咖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9013587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